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孔子的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什么?如何做到“明明德”、“亲民”、“至善”,需要哪些方法?这是20世纪初名儒林纾的一篇文章——《大学之道》予以详细论述的。
林纾在文中阐述了“格物、致知、正心、修身”的四个关键词,他认为只有掌握了这四个关键词的学习方法,才能符合“大学之道”的标准。
林纾在文中称出“格”有二义性,一为“格物致知”,二为“修已致用”,指出人在念头混杂中不能思考,要培养直观认识,勇于探究,善于分类比较,有目的、有系统地寻求事物的本质,逐渐达到感性直观到概念抽象的过程。
“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”的文章还囊括了林纾从中道出的四句至理名言:1.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2.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3.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4.事君尽礼,人尽爱物,而后安之。
要想达到大学之道的标准,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教育,也需要自我修养,时刻保持谦逊与感恩的心态,用最诚恳的心去对待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不虚度光阴,才能越走越远。
既然学习,就要像林纾所说的那样,要有“致知”的决心,要勇于探究,善于分类比较,有目的、有系统地寻求事物的本质。本篇文章希望可以为大家在学习路上出一份力,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