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事不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,一般是用来形容某种行为不适合或者不宜进行。例如,大热天去爬山就是诸事不宜。
但是,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本意。其实,诸事不宜最早的时候是用在婚姻方面,表示某种婚姻行为不宜进行,譬如说嫁娶。
那么为什么后来的意思和最初的意思截然不同了呢?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,理解这个成语的演变。
最早的时候,“诸”指的是很多、各种、不同的。比如在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中就有“诸侯之军,可使南面”。这条语句的意思是:各个诸侯国的军队,都可以使唯一合适的人做最高统帅,比如箕子,而非本国的大夫。而“不宜”就是不合适、不适宜、不妥当、不得宜的意思。
后来,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,“诸事不宜”这个成语开始被引申为各种方面的意思了。
到了金元时期,“诸事不宜”被用于婚姻上。这个时候,“诸”已经特指婚姻多方面的问题,因此“诸事不宜”就指的是不适宜结婚的各种情形和各种缘由。
现在,这个成语早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,成为一个非常便捷的用语。